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云南民族村,精心组织开展非遗贺新春——“彩云之南,春韵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启动仪式
“冬暖花开,云南喊你过大年啦!”1月23日中午12时,随着2025千名文旅博主网络的“喊麦”,为期4天的非遗贺新春——“彩云之南,春韵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在云南民族村启动。云南非遗大集、云南歌舞乐展演巡游、非遗公开课、“彩云之南,春韵非遗”摄影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我在云南过春节”主题征文活动等5项线上线下活动,邀请广大游客欢聚云南民族村,共享云南非遗春韵。
千人喊麦过大年
可玩可品,云南非遗大集为游客奉上非遗“年味”
2025年1月23日至26日,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大集在云南民族村的白族村和南屏街商圈举办。60余项传统饮食类、传统工艺类、民俗类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汇聚一堂,让广大人民群众品尝云南味道,共享云南生活。白族村内,20余项传统饮食让人食指大动,各类非遗美食产品成为游客购买年货的首选。游客还可以现场体验剪纸、剪影,请传承人书写春联,选购甲马版画的门神、红包。陶器、瓦猫、面塑、竹编让人爱不释手,乌铜走银制作技艺、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铜器制作技艺、彝族刺绣、苗族刺绣等独具云南特色的非遗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展览期间,销售额达25.6万元。
可观可亲,云南歌舞乐带游客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活动期间,云南歌舞乐展演巡游活动备受欢迎。每天中午12:00和15:30,伴随着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欢快鼓点,游客们跟随巡游队伍从云南民族村东门一路行进。石屏女子舞龙、安宁舞狮、巍山彝族打歌、民族服饰走秀,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巡游队伍将游客引导至白族村舞台,《栽秧神鼓》《纳西族民歌》《摩梭频道》《苗族芦笙舞》《剑川白曲》《曼昂阿诗玛》等精彩节目继续上演,将观众带到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共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可赏可探,“彩云之南,春韵非遗”摄影展定格云南春节精彩瞬间
为了向观众呈现云南26个民族绚烂多姿的春节庆祝习俗,省非遗保护中心征集精选了66幅(组)云南省各民族欢度春节的摄影作品,采用在云南非遗保护网、云南民族村正大门大屏、云南民族村游客中心大屏等媒介上循环播放展出和线下巡展的方式进行展出。通过摄影作品,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美不胜收的民族歌舞、别具特色的游艺竞技、色香味俱全的节日美食共同绘就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展现出“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云南春韵,为游客们打开了了解云南春节的窗口。
可感可识,云南非遗公开课和观众一起看非遗,“长知识”
2025年1月24日15:30—18:20,云南非遗公开课春节专场通过云南非遗保护网、视频号、抖音号等线上平台与观众见面。公开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主持人逛展形式带观众在线上体验“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年俗活态展、云南歌舞乐展演巡游活动”,聆听非遗故事、品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乐趣,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云南年味”。第二部分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话题,通过与3位非遗保护民俗专家的深入对话,探讨春节的文化内涵及春节申遗的重大意义与价值,“春节争夺”背后的文化溯源和文化共享问题,云南地区独特的春节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述让观众意犹未尽,大呼过瘾。
可思可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我在云南过春节”主题征文活动征集春节故事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呼吁全社会以非遗保护视角关注春节,省非遗保护中心面向全社会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我在云南过春节”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在云南非遗保护网上线上进行,征稿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至2月19日。截稿后,将邀请专家进行评选,择优推出一批聚焦非遗、春节、年俗、年味等关键词,反映春节期间云南各地特色非遗活动、节庆风俗、人文故事、情感体验等,展示云南特色年味的作品,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开设专区进行刊载,营造“人人都是春节传承人”的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是2025年“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省非遗保护中心提前筹备,精心策划,在项目遴选上,立足多元一体,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非遗春韵。在组织形式上,将“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融入景区,汇集全省有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景区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真正形成“26个民族共贺新春,共庆传统中国年”的集合效应。在传播模式上,深耕传播品牌,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热情,让非遗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活动期间,中国新闻社、中国文化报、央广网、中国旅游报、民族时报、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云南日报等15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公众号、微视频、微博、抖音、网站等多平台共计发稿130余篇;“雨诺爱云南”“昆明老外史蒂夫”“歪果仁游云南”等9名文旅博主现场参与活动,并在抖音、微视频拍摄创作短视频12个,9名博主全网总曝光量25W+,拍摄剪辑花絮视频1条。央视新闻客户端策划的“春近年味浓 大江南北迎新年 非遗年货庆团圆”直播在云南民族村设直播点。截至2025年1月26日18时,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观看量为93.2万,央视新闻APP观看量为73.4万。新华网客户端《云南举办“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短视频浏览量为51.7万。
据统计,自1月17日新闻通气会开始至2月3日,非遗贺新春——“彩云之南 春韵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吸引观众391.9万人次,其中线上约383万人次,入园游客约8.9万人,实现门票收入554.97万元。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晚间新闻”“中国新闻”“时空观察”“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对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红糖制作技艺(巧家小碗红糖)、豆腐制作技艺(建水西门豆腐)、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铜炊锅”长街宴和社火迎接春节的情况进行报道,展现了云南“非遗版”春节的传统与新意。
非遗贺新春——“彩云之南,春韵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云南非遗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丁晓冰 黄琛
图片:马秀娟 吴昭红 阮坤瑾
编辑:王海
编审:黄琛
审核:肖依群
终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