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将于2015年11月23日—27日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为了充分展示大理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艺术魅力,大理州根据声乐、舞蹈、器乐三个类别要求,分别选拔出了5个节目参加展演,分别是:声乐类白族声乐组合《来做来为呼》(莫做亏心事),舞蹈类彝族舞蹈《琴弦乐》、彝族舞蹈《三道弯》,器乐类白族唢呐吹打乐《欢庆》、呼吐吐独奏《彝山踏歌》。大理州参加此次展演的演员均来自民间村寨,有农民、非遗传承人等。在大理州文化局的精心组织和大理州群众艺术馆的帮助指导下,所有参赛节目音乐制作、服装、道具等全部就绪和到位,节目排练工作已进入尾声。
白族古歌《来做来为呼》流传于白族聚居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其曲调高亢,旋律优美。剑川县文化馆段辉生、杨万涛等老师经过多次下乡收集民间素材创作了这首白族原生态歌曲。该歌曲主要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白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姜宗徳、李宝妹和一些民间歌手用白语演唱,内容以倡导诚信、务实、知耻、好学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主旨,劝人为善,为人处事不能做亏心事,长辈要给孩子做表率、让孩子从小就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为主。为了更加自然的展现原汁原味的生态唱法,演员们的排练经常都是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白族古歌《来做来为呼》
彝族舞蹈《三道弯》,是以大理州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打歌动作为基础,以胸、腰、膝呈S形舞动为动作特点改编的民族民间舞蹈,民间称之为“三节动”又或“风摆柳”,故名“三道弯”。作曲改编:杨红斌,编导:字正鸿、高文华、俞良其,音乐以南涧境内哀牢山系民间山歌调、打歌调、三弦曲为基础,经过舞台优化和旋律优化改编而成。为参加此次展演,南涧县文工队文艺工作者多次下乡采风,组织了具有南涧彝族特色的舞蹈构架和音乐组合,聘请教师为三道弯作品的音乐小样和舞蹈动作进行改编,组织了许多民间演员来学习改编的作品、从中选拔了12名女演员和4名男演员共16名民间演员参加此次展演活动。目前,节目排练进行得非常顺利,已进入精排阶段。
彝族舞蹈《三道弯》排练现场
《琴弦乐》——琴声响,弦乐悠,代代相传永不息;跳起来,唱起来,琴弦合奏琴弦乐!祥云县文艺工作者根据多次到米甸自羌朗实地采风,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演,将彝族群众琴弦合乐“跳左脚”的情景搬上了舞台,让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再现以及流传。祥云县的一群青年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到节目的排练中来,也使得这一舞蹈节目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这一舞蹈现在正在紧张的排练阶段,争取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指导《琴弦乐》青年舞蹈爱好者
白族唢呐吹打乐《欢庆》,以白族古老吹吹腔戏牌子曲“跳场”和“摆队”改编创作而成。乐段之间以打击乐连接,两个曲牌之间用了一段纯打击乐段,乐曲结构为ABA曲式,旋律跌宕起伏,音乐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参与演奏的人员中有李家福、罗六芳、毛六藩三位大理州州级白族唢呐传承人。为了迎接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演员们正投入紧张的排练之中。
白族唢呐吹打乐《欢庆》演员排练照
呼吐吐是一种流传于巍山民间的一种彝族古老土乐器,原仅有两个音,模仿集中简单的声音经过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字汝民多年探索和尝试,对其进行改良,现有9-10个音,可随心演奏各种不同的乐曲。呼吐吐独奏《彝山踏歌》表现了彝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男女谈情说爱,传统习俗等,也是彝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
呼吐吐独奏《彝山踏歌》剧照